5.2.1-5.2.2
略.
5.2.3 设A=2−2−2−2x−20−20,B=22y,已知A,B特征多项式相同,求x,y.
解:
由
det(A)=det(B),trace(A)=trace(B)立得
x=−2,y=−4.
5.2.4-5.2.5
略.
5.2.6 给定向量a,b∈Rn计算A=abT的所有特征对
解:
显然,
rank(A)=1,所以
n−1重特征值是0,特征向量是
N(A)的基。又注意到
trace(A)=bTa,于是
A还有一个单特征值
bTa,对应的特征向量是
ka,k=0.
5.2.7
略.
5.2.8 证明,如果(λ,x)是A的特征对,则(f(λ),x)是f(A)的特征对,其中f(x)任意多项式.
结论是显然的.
5.2.9 设A是可逆矩阵,证明A的特征值都不为0;若λ0是A的一个特征值,则λ01是A−1的一个特征值.
证明:
A是可逆矩阵
⇒det(A)=0⇒A的特征值都不为0.
若
λ0是
A的一个特征值,则
Ax=λ0x⇒A−1Ax=λ0A−1x⇒x=λ0A−1x⇒A−1x=λ01x.即
λ01是
A−1的一个特征值.
5.2.10 设q1,q2,q3∈R3为一组标准正交基,分别求q1q1T,q1q1T+q2q2T,q1q1T+q2q2T+q3q3T的所有特征值和特征向量.
解:
q1q1T的特征对是
(0,kq2),(0,kq3),(1,kq1).
q1q1T+q2q2T的特征对是
(0,kq3),(1,kq1),(1,kq2).
q1q1T+q2q2T+q3q3T的特征对是
(1,kq3),(1,kq2),(1,kq1).
其中
k=0.
5.2.11 设n阶实方阵A满足ATv=λv,其中v∈Rn,v=0.
1.设
Aw=μw,且
w∈Rn,λ=μ,证明
v,w正交.
2.证明,实对称矩阵的属于不同特征值的实特征向量正交.
1.证明:
ATv=λv⇒vTA=λvT⇒vTA2w=μλvTw⇒μ2vTw=μλvTw.
而
μ=λ,于是
vTw=0.
2.
由1中结论立得.
5.2.12 证明:
1.若存在正整数
k使得
Ak=O,则
A的特征值只能是0.
2.若
A2=In,则
A的特征值只能是1或-1.
3.若
A2=A,则
A的特征值只能是1或0.
证明:由5.2.8中结论,
1.
Ak=O⇒λk=0⇒λ=0.
2.
A2=In⇒λ2=1⇒λ=±1.
3.
A2=A⇒λ2=λ⇒λ=1,0.
5.2.13
略.
5.2.14 设方阵A,B可交换,λ0是A的一个特征值,Vλ0是A的特征值为λ0的特征子空间,证明,对任意x∈Vλ0都有Bx∈Vλ0.当A,B不可交换时,结论是否成立?
证明:
Ax=λ0x⇒BAx=λ0Bx⇒ABx=λ0x.所以
Bx∈Vλ0.
A,B不可交换时结论不成立。
5.2.15 证明,A和T−1AT具有相同的特征多项式.
证明:
det(λIn−A)=det(λT−1InT−T−1AT)=det(λIn−T−1AT).所以特征多项式相同.
实际上利用后面的知识可以知道,相似变换不改变特征多项式.
5.2.16 设λ1,λ2是A的两个不同特征值,x1,x2是分别属于λ1,λ2的特征向量。证明,x1+x2不是A的特征向量。
证明:
利用不同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线性无关立得.
5.2.17 证明或举出反例:
1.如果A和B有相同的特征值、代数重数和特征向量,则A=B.
不正确。
Ax=λx,Bx=λx⇒(A−B)x=0.只需要A-B不可逆即可。
2.如果A和B有相同的特征值和代数重数,则A−B所有特征值之和为零.
证明:显然
trace(A)=trace(B)⇒trace(A−B)=0.
3.A+B的特征值之和等于A的特征值之和与B的特征值之和的和.
证明:
trace(A+B)=trace(A)+trace(B).
4.A+B的特征值之积等于A的特征值之积与B的特征值之积的积.
不正确。
det(A+B)=det(A)det(B).
5.AB的特征值之积等于A的特征值之积与B的特征值之积的积.
证明:显然
det(AB)=det(A)det(B)
6.AB和BA具有相同的特征值和代数重数.
显然不正确。
AB和
BA形状可能都不同.
7.如果A的特征值全为零,则A是零矩阵.
显然不正确。如
[0010].实际上,特征值全为0意味着
Am=O.
8.将A的第i行加到第j行上,再将第i列从第j列减去,得到的矩阵B和A有相同的特征值。若正确,则对应的特征向量有何联系?
不正确。如
A=[0010].将第2行加到第1行上,再将第2列从第1列减去,得到
B=[−1010],显然
A,B特征值不同。
9.将A的第i行加到第j行上,再将第j列从第i列减去,得到的矩阵B和A有相同的特征值。若正确,则对应的特征向量有何联系?
证明:显然
B=P−1AP,所以
BxB=λxB⇒P−1AP=λxB⇒APxB=λPxB⇒xA=PxB.即
xB=P−1xA.
10.将A的第i,j行交换,再将第i,j列交换,得到的矩阵B和A有相同的特征值。若正确,则对应的特征向量有何联系?
证明同9.
11.对角矩阵的特征向量一定是标准坐标向量.
不正确。如
110.其特征值为1对应的特征向量不是标准坐标向量.
12.正交矩阵的特征值都是绝对值等于1的复数.
证明:
Ax=λx⇒xTAT=λxT⇒xTATAx=λxTAx⇒xTx=λλxTx.
即
λλ=1,而
xTx=0,所以
λ的模是1.
13.所有n阶置换矩阵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向量.
正确,共同的特征向量是
k11⋮1.(k=0)
5.2.18 设A,B分别为m×n,n×m矩阵,证明
λndet(λIm−AB)=λmdet(λIn−BA).
特别地,当m=n时,det(λIm−AB)=det(λIn−BA).
证明:模仿4.2.23证明
注意到
[λIn−A−BλIm][λInOBλIm]=[λIn−λAOλIm−AB],
[λInOBλIm][λIn−A−BλIm]=[λIn−BA−λAOλIm].
于是
det([λInA−BλIm])⋅det([λInOBλIm])=det([λIn−λAOλIm−AB])=λndet(Im−AB).
det([λInOBλIm])⋅det([λIn−A−BλIm])=det([λIn−BA−λAOλIm])=λmdet(λIn−BA).
即
λndet(λIm−AB)=λmdet(λIn−BA).
5.2.19 如果复矩阵A,B可交换,证明A,B至少有一个公共的特征向量.
证明:
法一:
设
x是
A关于
λ的特征向量,
Vλ是
A关于
λ的特征向量子空间.由于
AB可交换,所以
Ax=λx⇒BAx=λBx⇒ABx=λBx
这表明
Bx也是
A关于
λ的特征向量,即对任意
x∈Vλ,Bmx∈Vλ.其中
m是任意正整数.
容易地,我们可以构造子空间
span(x,Bx,⋯,Bkx),使得
x,Bx,⋯,Bkx线性无关但
Bk+1x在子空间中,显然
span(x,Bx,⋯,Bkx)⊆Vλ.
设
λB是
B的一个特征值,则
(B−λBIn)(β0x+β1Bx+⋯+βkBkx)=0.⇒βkBk+1x+(βk−1−λBβk)Bkx+⋯−λBβ0x=0
因为
x,Bx,⋯,Bkx,Bk+1x线性相关,所以一定存在不全为零的一组
β0,⋯,βk使
(B−λBIn)(β0x+β1Bx+⋯+βkBkx)=0成立。这表明
β0x+β1Bx+⋯+βkBkx∈span(x,Bx,⋯,Bkx)是
B的一个特征向量。
又因为
span(x,Bx,⋯,Bkx)⊆Vλ.所以
span(x,Bx,⋯,Bkx)中一定有
A,B公共的特征向量。
法二:
设
x是
A关于
λ的特征向量,
Vλ是
A关于
λ的特征向量子空间.由于
AB可交换,所以
Ax=λx⇒BAx=λBx⇒ABx=λBx
这表明
Bx也是
A关于
λ的特征向量,即对任意
x∈Vλ,Bmx∈Vλ,f(B)x∈Vλ.其中
m是任意正整数,
f(⋅)是任意次多项式.
由Hamilton-Cayley定理,
(B−λ1In)(B−λ2In)⋯(B−λnIn)=O.所以对任意
x∈Vλ有
(B−λ1In)(B−λ2In)⋯(B−λnIn)x=0。若
(B−λ2In)⋯(B−λnIn)x=0,则
(B−λ2In)⋯(B−λnIn)x是
B的一个特征向量。而
(B−λ2In)⋯(B−λnIn)x∈Vλ,所以他是
A,B共同的特征向量。
若
(B−λ2In)(B−λ3In)⋯(B−λnIn)x=0(这是可能的,因为矩阵不可逆),我们需要继续考察向量
(B−λ3In)⋯(B−λnIn)x是否是零向量。如果不是,那么
(B−λ3In)⋯(B−λnIn)x是
B的一个特征向量,同时
(B−λ3In)⋯(B−λnIn)x显然也是
A的一个特征向量。如果向量是零向量,就需要继续拆分。以此类推,直到
(B−λnIn)x=0,由于
x=0,所以
x是
B的一个特征向量,显然也是
A的一个特征向量。
即若
A,B可交换,则
A,B至少有一个公共的特征向量。
5.2.20
略.
5.2.21 设方阵A的每个元素都是整数,证明21一定不是A的特征值.
证明:
因为方阵所有元素均为整数,所以特征多项式的所有系数也为整数。而根据数论结论,首项系数为1的整系数多项式的根是整数,所以
21一定不是
A的特征值.
5.2.22
略.
5.2.23 给定m阶方阵A1,n阶上三角矩阵A2和m×n矩阵B。证明如果A1和A2没有相同的特征值,关于m×n矩阵X的矩阵方程A1X−XA2=B有唯一解.矩阵方程A1X−XA2=B称为Sylvester方程,在控制论中有不少应用.
证明:
A1X−XA2=B有唯一解等价于
A1X−XA2=O只有零解.
设
A2=b11b12b22⋯⋯⋱b1nb2n⋮bnn.
X=x11x21⋮xm1x12x22⋮xm2⋯⋯⋯x1nx2n⋮xmn.
将
X按列排列成列向量得,
A1−b11Im−b12Im⋮−b1nImA1−b22Im−b2nIm⋱⋯A1−bnnImx11x21⋮xm1⋮xmn=O.
由于左边矩阵是分块下三角阵,其行列式显然为
det(A1−b11Im)det(A1−b22Im)⋯det(A1−bnnIm).
显然方程只有零解当且仅当矩阵行列式不为0,即特征值
λ=b11,b22,⋯,bnn.而
A2的特征值恰好是
b11,b22,⋯,bnn。所以若
A1和
A2没有相同的特征值,Sylvester方程有唯一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