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.2.1-2
略。
阅读3.2.3 (Hadamard矩阵) 给定n阶矩阵A,如果A的元素都是1或−1,且ATA=nIn,则称A是一个n 阶 Hadamard 矩阵。
显然 Hadamard 是所有元素绝对值相同的正交矩阵的倍数. 可以证明 Hadamard 矩阵的阶只能是1,2或4k,k=1,2,⋯.
然而是否存在4k阶 Hadamard 矩阵,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,称为 Hadamard 猜想。Hadamard 矩阵在信号处理中有应用。
3.2.4
1.列举所有的一,二阶 Hadamard 矩阵。
2.说明不存在三阶 Hadamard 矩阵。
3.找出一个4阶Hadamard矩阵。
4.证明如果
A是 Hadamard 矩阵,则
[AAA−A]也是 Hadamard 矩阵、以此说明存在
2n阶Hadamard 矩阵。
1.解:
一阶 Hadamard 矩阵:
[1],[−1].
二阶 Hadamard 矩阵:
[111−1],[−1111],[1−111],[11−11],[−1−1−11],[1−1−1−1],[−11−1−1],[−1−11−1].
2.证明:
设三阶 Hadamard 矩阵
A=[a1a2a3],a1=x1x2x3,a2=y1y2y3。显然
a1,a2互相正交
⟹a1Ta2=x1y1+x2y2+x3y3=0。因为
xiyi只能取
±1,所以方程无解,即不存在三阶 Hadamard 矩阵。
3.解:
其中一个四阶 Hadamard 矩阵为
1−11−11−1−11−1−1111111.
4.证明:
[ATATAT−AT][AAA−A]=[2nIn2nIn]=2nI2n
3.2.5 证明,分块上三角矩阵[c0aTQ] 是正交矩阵时,必有 c=±1,a=0,Q 是正交矩阵。
利用
QTQ=In即可。略。
3.2.6 证明,上三角矩阵是正交矩阵时,必是对角矩阵,且对角元素是±1。
证明:
设
A=a11a12a22⋯⋯⋱a1na2n⋮ann。考察列向量
a110⋮0,由于列向量长度为1且互相正交,于是
a11=±1,a12=⋯=a1n=0。再考察
0a22⋮0,可得
a22=±1,a23=⋯=a2n=0。由此类推可得
A是对角阵,且对角元为
±1。
3.2.7 对标准基e1,e2,⋯,en,显然i=1∑neieiT=In。对任意标准正交基q1,q2,⋯,qn,求证i=1∑nqiqiT=In.
证明:
设
Q=[q1⋯qn],则
i=1∑nqiqiT=[q1⋯qn]q1T⋮qnT=QQT=In.
3.2.8 设a1,a2,⋯,an和b1,b2,⋯,bn是Rn的两组标准正交基,证明存在正交矩阵Q,使得Qai=bi,i=1,2,⋯,n.
证明:
设
A=[a1⋯an],B=[b1⋯bn]。
A,B显然都是
n×n的正交矩阵。设存在
Q使
Qai=bi,则
QA=B⟹Q=BAT。显然此时
Q是正交矩阵。
3.2.9回顾命题3.2.4,设a1,a2,⋯,an是Rn的一组基,考虑下列放松的条件。
1.
A在一组基上保距,即如果对
i=1,2,⋯,n,∥Aai∥=∥ai∥。那么
A是否一定是正交矩阵?
2.
A在一组基上保内积,即如果对
i,j=1,2,⋯,n,Aai与
Aaj的内积等于
ai与
aj的内积。那么
A是否一定是正交矩阵?
1.一定是正交矩阵。
证明:
∥Aai∥=∥ai∥⟹aiTATAai=aiTai⟹aiT(ATA−In)ai=0。上式对所有基都成立,于是
(ATA−In)ai=0⟹N(ATA−In)=Rn⟹ATA=In⟹A是正交矩阵。
2.一定是正交矩阵。
证明:
aiTATAaj=aiTaj⟹aiT(ATA−In)aj。上式对所有基都成立,于是
(ATA−In)aj=0⟹N(ATA−In)=Rn⟹ATA=In⟹A是正交矩阵。
3.2.10 设 Hv:=In−2vvT是Rn上反射变换的表示矩阵,Q是n阶正交矩阵,证明 Q−1HvQ 也是某个反射变换的表示矩阵。
证明:
Q−1HvQ=QTQ−2QTvvTQ=In−2(QTv)(QTv)T.
3.2.11 证明命题 3.2.6. 给定Rn中向量x,y,满足∥x∥=∥y∥,则存在反射Hv,其中v=∥y−x∥y−x,使得Hv(x)=y.
证明:
显然反射变换的表示矩阵为
H=In−2vvT=In−∥y−x∥22(y−x)(y−x)T,且
yTy=xTx。于是
Hv(x)=Hx=x−yTy+xTx−2xTy2(y−x)(y−x)Tx=x−2xTx−2xTy2(y−x)(yTx−xTx)=x−xTx−xTy(y−x)(xTy−xTx)=x−(x−y)=y
3.2.12
略。
3.2.13 设向量组v1,v2,⋯,vk线性无关,首先令q1为与v1平行的单位向量,然后令q2为二维子空间 span(v1,v2)中垂直于直线 span(v1)的单位向量,再令q3为三维子空间span(v1,v2,v3)中垂直于平面 span(v1,v2)的单位向量,以此类推。这样得到的q1,q2,⋯,qk与 Gram-Schmidt 正交化得到的结果是否一致?如果有区别的话,区别在哪里?从QR分解的角度如何解释?
解:
不一定一致。可能与GS正交化得到的向量方向相反。从QR分解的角度看,GS正交化得到的
R对角元全是正数,但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
R对角元不一定全为正。
3.2.14
略。
3.2.15 证明若矩阵列满秩,则其简化QR分解唯一。
证明:
先证明一个引理,若
A是上三角矩阵且
A可逆,则
A−1也是上三角矩阵。
显然,倍乘变换和将第
i行的
k倍加到第
j行
(i>j)的倍加变换对应的矩阵是上三角阵。而
A经过有限步骤上述行变换即可得到
In,即
E1E2⋯EsA=In,所以
A−1=E1E2⋯Es是上三角矩阵的乘积,也是上三角矩阵。
引理证毕。
设列满秩矩阵有两个QR分解
A=Q1R1=Q2R2,于是
Q1R1=Q2R2⟹Q2TQ1=R2R1−1。注意
R2,R1−1均为上三角矩阵且对角元全为正,所以
R2R1−1也是对角元全为正的上三角矩阵。而
Q2TQ1=R2R1−1是正交矩阵,由3.2.6中结论立得
Q2TQ1=In⟹Q1=Q2⟹R1=R2。于是列满秩矩阵的QR分解唯一。
3.2.16 证明任意n阶正交矩阵可以表示成不多于n个反射的乘积。
证明:
用数学归纳法,按照阶数归纳。
阶数
n=1时显然成立。现假设阶数
n=k−1时成立,考虑
k阶正交矩阵
Q。
设
Q=[q1q2⋯qk]。由于反射矩阵保距,所以存在反射矩阵
H1使得
H1Q=[e1H1q2⋯H1qk]=[10aTQ1]
显然
H1Q也是正交矩阵,由练习3.2.5中结论可得
a=0,
Q1也是正交矩阵,即
H1Q=[1Q1]。由归纳假设,
Q1=H2H3⋯Hk,于是
H1Q=[1Q1]=[1H2][1H3]⋯[1Hk].
设
Hi=Ik−1−2viviT,vi∈Rk−1,则
[1Hi]=In−2[0vi][0vi]T也是反射矩阵。令
Hi=[1Hi],i=2,3,⋯,k,注意
H1H1=Ik,有
H1Q=H2H3⋯Hk⟹Q=H1H2⋯Hk.
这说明若
n=k−1时命题成立,则
n=k时命题也成立。于是
n≥1时,任意
n阶正交矩阵可以表示成不多于
n个反射的乘积。
3.2.17 设a1,a2,⋯,as和b1,b2,⋯,bs是 Rn的两个向量组,证明,存在正交矩阵Q,使得Qai=bi,i=1,2,⋯,s,当且仅当aiTaj=biTbj,i,j=1,2,⋯,s.
证明:
先证存在正交矩阵,使得
Qai=bi⟹aiTaj=biTbj(i,j=1,2,⋯,s).
由于正交矩阵保内积的特性,命题显然成立。
再证若
aiTaj=biTbj(i,j=1,2,⋯,s)⟹存在正交矩阵
Q使得
Qai=bi,i=1,2,⋯,s.
设
A=[a1,a2,⋯,as],B=[b1,b2,⋯,bs]。取
a1,a2,⋯,as中的一组极大线性无关向量组
ai1,ai2,⋯,aik,k≤s。设
A1=[ai1,ai2,⋯,aik],B1=[bi1,bi2,⋯,bik]。显然
A1列满秩且
a1,a2,⋯,as∈R(A1)。
接下来我们证明
B1也列满秩且
b1,b2,⋯,bs∈R(B1)也成立。
设
x,y∈Rk满足
A1x=0,B1y=0。显然
x=0,由
aiTaj=biTbj得
aiTA1=biTB1,于是
0=aiTA1x=biTB1y=aiTA1y⟹A1y与所有
ai都垂直
⟹y=0⟹B1列满秩。
由
aiTaj=biTbj(i,j=1,2,⋯,s)进一步可得
ATA=BTB,所以
ATA=BTB⟹∀x∈Rs,xTATAx=xTBTBx⟹∥Ax∥=∥Bx∥⟹N(A)=N(B)⟹rank(A)=rank(B)。这说明
bi1,bi2,⋯,bik也是
b1,b2,⋯,bs的一组极大线性无关向量组,即
b1,b2,⋯,bs∈R(B1)。
又设
aj=A1v,bj=B1w,则
aiTaj=biTbj=aiTA1v=biTB1w=aiTA1w⟹aiTA1(v−w),i=1,2,⋯,s.⟹A1(v−w)=0⟹v=w。于是
ai=A1v⟺bi=B1v.
设
A1的简化QR分解为
A1=QARA,则
QA=A1RA−1。利用
A1TA1=B1TB1得
QATQA=RA−TA1TA1RA−1=RA−TB1TB1RA−1=Ik。所以
QB=B1RA−1也是正交矩阵
⟹B1=QBRA=QBQATQARA=QBQATA1。显然
QBQAT是正交矩阵,令
Q=QBQAT,结合上面讨论就能得到
bi=B1vi=QA1vi=Qai.
证毕。
3.2.18 (保角变换) 设可逆矩阵A对应的线性变换保保持向量之间的夹角不变。
1.对
A进行QR分解,证明
R也保持向量之间的夹角不变。
2.证明
R为对角矩阵。
3.证明
R=kIn,这里
k为常数。由此得到,
A必是某个正交矩阵的倍数。
1.证明:
∥a∥∥b∥⟨a,b⟩=∥Aa∥∥Ab∥⟨Aa,Ab⟩=∥QRa∥∥QRb∥⟨QRa,QRb⟩=∥Ra∥∥Rb∥⟨Ra,Rb⟩.
2.证明:
设
R=a11a12a22⋯⋯⋱a1na2n⋮ann,
e1,e2,⋯,en是标准基。
由保角性,
i=j时有
⟨ei,ej⟩=⟨Rei,Rej⟩=0⟹aij=0(i=j).于是
R是对角矩阵。
3.证明:
设
R=a1a2⋱an,
a1,a2,⋯,an>0。
e1,e2,⋯,en是标准基。
由保角性,
i=j时有
⟨ei−ej,ei+ej⟩=⟨R(ei−ej),R(ei+ej)⟩=ai2−aj2=0.
于是
a1=a2=⋯=an⟹R=kIn.
3.2.19 设a1,a2,⋯,am是Rn中的m个向量,定义矩阵
G(a1,a2,⋯,am):=a1Ta1a2Ta1⋮amTa1a1Ta2a2Ta2⋮amTa2⋯⋯⋯a1Tama2Tam⋮amTam,
称为a1,a2,⋯,am的Gram矩阵。证明:
1.
a1,a2,⋯,am是正交单位向量组当且仅当
G(a1,a2,⋯,am)=Im.
2.Gram矩阵
G=G(a1,a2,⋯,am)是
m阶对称矩阵,且对任意
x∈Rm,都有
xTGx⩾0.
3.
a1,a2,⋯,am线性无关当且仅当
G=G(a1,a2,⋯,am)可逆,也等价于对任意非零
x∈Rm,都有
xTGx>0.
1.
显然,略。
2.证明:
由内积的对称性得
G是对角矩阵。设
A=[a1⋯am],则
G=ATA,于是
xTGx=xTATAx=(Ax)T(Ax)≥0.
3.证明:
考察方程
Gx=a1TAx⋮amTAx=0。由于
ai∈R(A),所以
aiTAx=0⟺Ax=0。即
Gx=0只有零解当且仅当
Ax=0只有零解。于是
a1,a2,⋯,am线性无关
⟺Ax=0只有零解
⟺Gx=0只有零解
⟺G可逆。
显然
a1,⋯,am线性无关
⟺Ax=0只有零解
⟺∀x=0,xTGx=(Ax)T(Ax)=∥Ax∥2>0.